(相關資料圖)
自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來,不僅喚醒了沉睡的資產,更被鄉村振興安上了助推器,王集鎮致力于優化“人、地、錢”等鄉村資源要素,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多舉措扎實推進宅基地資格權規范管理,切實保障農民自身權益。
一是強化數據質量監督監管,提高準確率。該鎮嚴格落實鎮、村、組三級網格管理責任體系,鄉鎮農業農村局牽頭,村級協管員及組級信息員共同摸清村居村民戶口及住宅信息,建立“3+1”臺賬,即宅基地基礎信息臺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臺賬、歷史遺留問題臺賬和宅基地審批使用情況臺賬。結合“一告知五到場一公示”工作機制和“1+N+1”(一個窗口受理、多部門內部聯動、一次性辦結)審批模式,精準推進村莊房屋提質改造、按標設計、依圖建房,保證鎮內宅基地監督管理不出差錯。
二是強化動態調整程序規范,提高優化率。針對鎮轄區內新增宅基地資格權認定保障戶和原集體經濟成員喪失資格情況,由鎮統籌、村委會審核,舉辦村民代表會議重新依法依規予以確認。全過程遵循“尊重歷史、實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則,依托前期對村民身份界定的基本成果,以戶籍關系為主要依據,結合土地流轉、人均收支、家庭居住以及生產生活等情況綜合考慮,做到月調整、月公示。今年以來,各村合計調整資格權31人,其中包括離世喪失資格權的“五保戶”21人。
三是強化村民決議自治水平,提高提升率。該鎮堅持“群眾的事情群眾辦”,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落實村民“四會”基層自治機制,將村民自治貫穿宅改全過程。全鎮共組建27個村民理事會,建立宅基地分配、退出、使用、審批、監管等20項制度,突出強化基層自治組織對新增宅基地資格權的審查。對于宅基地資格權認定過程中出現的爭議,激發個體參與主動性,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經過會議協商、議論、表決等過程形成統一決議。(劉同鼎)
(來源:泗陽縣人民政府網站)
關鍵詞: 農村宅基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