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些年間,只要一提到山西這個省份,大多數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山西的煤老板,個個穿金戴銀的,讓人看著就眼熱。但是現在山西的經濟發展卻沒有當年以一當十的魄力了,甚至還不如河南了,為什么會這樣呢?
新來的朋友們可以點點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文章和視頻,又能及時接收最新信息
(相關資料圖)
一、山西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發源地
山西位于位于中國華北,和山很有緣分,山西這個名稱就是因為它處于太行山的西面才得名的。同時,山西因為地處中國內陸,所以它的四周都被其他省份環抱著,是一個很有安全感的省份。山西的東、南、西、北分別與河北、河南、陜西、內蒙古相鄰。山西南北間距較長,總長約682千米,總面積為15.67萬平方公里。因為外河內山的地理結構,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稱。
山西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文明,在春秋戰國時期,曾經獨霸中原的晉國就是現今的西安,所以西安又簡稱“晉”。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所以又有“三晉”的別稱。它還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我們小時候聽到的許多神話傳說,都是在這片土地上發生,比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等。
山西在古代一直承擔著重要的政治角色,自黃帝之后,黃河流域先后出現的三位部落聯盟首領堯、舜、禹都選擇在山西建都立業;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夏,就在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帶地區。而現今山西的省會城市太原,因為在歷史上和多位皇帝都有著密切的聯系,素有“龍城”之稱。
山西的經濟地位也不低,在宋代,山西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發達地區。到了明清時期,晉商使得山西成為中國當時的金融中心。
綜合上面所講,山西從遠古到清朝末期,一直都是中國重要的省會,也一直占據著全國舉足輕重的位置。所以清朝學者顧祖輿這樣說:“是故天下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也”
現代的山西也在20世紀末期,借著“挖煤熱”,一舉變成了全國人民羨慕的最富的省,頗有當年晉商的勢頭。1979年,山西經濟總量第一次超過100億;1995年超過了1000億;到了2007年,超過5000億元。
二、3.6億年前留下的自然寶藏,惠及山西人民
那么山西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煤礦呢?首先我們要知道,煤礦是遠古時期的動植物尸體,經過極其漫長的時間逐漸變質形成的。別看現在的山西沒有多少森林樹木,但在3.5億年以前,山西這塊土地可和現在不一樣。
其實地球上的陸地本來是連在一塊的,后來由于地殼的運動,才變成現在的模樣。時間再往前推得久一點,3.6億年前山西其實處于熱帶地區,炎熱潮濕的熱帶氣候讓這片土地一片生機,動植物十分繁茂。但是隨著板塊的逐漸北移,氣溫也逐漸下降,氣候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生物大批滅絕。這些動植物的尸體隨著地殼的抬升以及海水的漲落,被深埋在地下,經過億萬年的變質,最近變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能源,煤炭。
據統計,我國的煤炭資源有百分之九十九在中國的北部,這其中又有五分之一在山西。山西的煤炭又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相較于其他的地區,山西的煤炭埋藏比較淺,可以更加容易開采出來。而山西也憑借煤炭豐富的儲量、齊全的種類、質量的優良以及高產量等特點而馳名中外,一直有“煤海”的美譽。
山西因為煤炭資源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但這種現象卻也只是曇花一現。山西的煤老板也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期內,活躍在中國人民的眼前。原本盛極一時的煤炭事業在山西逐漸沒落了,連帶著山西的發展也逐漸蒙上了一層陰影。
山西豐富的煤炭資源自然引來了許多商人,但是當地政府并沒有制定一個嚴格的煤礦產業的規定,導致這些以利益為首的商人,在采礦過程中幾乎為所欲為。他們不顧環境甚至不顧采礦工人的生命,大多數的采礦工作現場的安全措施都極不規范,所以因為采礦事故導致工人死亡的事例在當時也是屢見不鮮,山西煤礦也給人留下了一抹血色的印記。
而近來山西的煤炭在我國的市場之上,也早已經不是一枝獨秀了。新疆煤礦憑借自己更加低廉的價格,搶占了山西一部分的市場份額。再加上如今各種交通渠道的開闊,國外的煤炭逐漸進入我國的能源市場,山西的處境就更加尬尷了。
三、河南經濟超過山西,人口紅利為其帶來發展良機
從全國的GDP排名榜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山西近十年的GDP都處于全國各省的末端,甚至是鄰省河南的發展都超過了山西。對于如此低迷的經濟現狀,多數人都極為惋惜。
會有如此局面,真是應了一句話叫“成也在煤炭,敗也在煤炭”。煤炭給了山西快速發展的機會,但也正是這個上天給予的財富,讓山西人一心只想著挖煤來實現一夜暴富的美夢,而忽略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導致山西的產業單一,經濟結構單薄,最終坐吃山空。
反觀河南在近幾年的發展卻是突飛猛進。河南省位于中國的中部地區,山西在其西北方向。河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人口達9937 萬,是一個人口大省。可以發現,同是中國的內陸省份,河南和山西的地理位置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好多企業卻選擇在河南落戶,作為鄰省的山西只能眼巴巴地看著。
在歷史上,河南一直都是以農業大省的身份被世人熟知。但是河南省又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的省份,所以在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發展和許多省份相比,是比較落后的。
但是在近幾年,一直以農業為主的河南開始主動發展第三產業,不斷挖掘自己在其他產業上的發展潛力。同時,再借著國家政策的支持,河南省開始轉變自己的產業結構,將本省的經濟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河南第三產業的增加值達到了26768.01億元,同比增長1.6%。
作為一個人口大省,河南有著獨特的人口紅利,而正是利用這一個優勢,河南加大對工業的引進,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除此之外,河南還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而它勞動力眾多的優勢,也讓河南完成了建立完善交通系統的任務,成為了全國交通樞紐。
便利的交通給河南的發展更添了一把火,河南航空港快速發展,成為了一個集旅游、運輸、物流、載客為主的全新產業鏈。現在的河南緊跟時代的步伐,各個產業齊頭并進,共同發展,經濟發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2020年,河南的GDP在中國各省份中排在第五,而山西則在第21的位置。其實山西在近年也在對自己的經濟發展做了一些調整,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旅游業等非煤工業開始興起。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相信山西會在今后的發展中,再次找到自己的“綠色煤炭”,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今天的文章和視頻就到這里,別忘了關注我們,下期會帶來更加精彩的內容。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