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充滿挑戰的第三季度,造車新勢力品牌蔚來給出了史上最高的交付量和營收指引。
 【資料圖】
【資料圖】
8月29日,蔚來(;)發布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蔚來在第二季度實現營收億元,同比下滑%,市場預期為億元;凈虧損億元,同比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預期,2023年第三季度,蔚來將交付萬輛-萬輛,同比增長74%-%;營收指引為189億元-億元,同比增長%-%,這是蔚來有史以來最高的交付量和營收指引。
在8月29日晚間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蔚來CEO李斌談道,當前的市場環境充滿挑戰,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蔚來在核心技術、產品布局、銷售能力、制造和供應鏈等方面做好準備,聚焦市場銷售策略的執行,推動交付量穩步提升。
針對分析師和投資人普遍關注的銷售渠道拓展問題,李斌也透露,蔚來正在按照每個月3萬輛的銷量,來拓展銷售人員和銷售網點,同時也希望通過將原奔馳、寶馬銷售人員召入麾下來提升銷量,并拓展下沉市場。目前,銷售渠道的調整已初見成效。
在上半年表現未達預期的情況下,“多賣車”顯然成了蔚來當下最重要的任務。
蔚來第二季度主要財務數據,來自官網
NIO品牌明年不發新車
從李斌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的回答不難看出,蔚來現在的目標就是“多賣車”。
2023年第二季度,蔚來交付量為萬輛,同比減少%,環比減少%。交付量的減少直接導致營收的下滑,蔚來方面表示,售價下降以及交付量的下降導致第二季度營收出現下降。
毛利率同樣受到影響。蔚來第二季度毛利率為%,去年同期為%,上一季度則為%。蔚來方面表示,隨著銷量的增加,預期今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可以上升至兩位數,第四季度可以達到15%的目標。
回看上半年,蔚來因產品代際切換、在售車型較少,經歷短暫陣痛期。其實這已經不是蔚來首次因產品迭代而遭遇銷量下滑挑戰。
對此,李斌也給出了一個簡單明了的解決方式,即不發新車,聚焦于現有8款車型的銷售。
李斌介紹,蔚來計劃于9月發布和交付全新升級的中型轎跑SUV EC6,就此,蔚來將完成基于第二代技術平臺的全部產品切換,到9月份,8款二代車型全面完成上市后,能夠覆蓋高端市場80%的用戶需求。
“明年NIO品牌不會有全新產品交付,但是銷售表現會提升。就像2021年我們沒有新產品交付,但是銷量、毛利、產品質量等都達到更好的狀態。”李斌補充道。
對于蔚來旗下第二品牌和手機業務,李斌也做了簡要的介紹,旗下大眾市場品牌“阿爾卑斯”將會在明年下半年發布第一款產品,目前該產品的開發工作正在順利進行,該品牌下的第二款車也已經在開發之中。
李斌強調,針對大眾市場的品牌開發理念與NIO品牌不同,會更加追求每一款車的銷量,款數不會很多,會更專注于家用市場,而蔚來則是要通過8款車型來滿足高端市場更加個性化的需求。
針對蔚來手機,他介紹,蔚來手機的推出對于增加車的競爭力是十分有意義的,蔚來并非要進入手機領域,而是要滿足用戶對于手機更好匹配汽車的需求,蔚來手機將于9月下旬開啟交付。
今年7月,蔚來的交付量企穩回升,并突破了交付紀錄,成功跨過2萬輛大關。交付數據顯示,7月份,蔚來共交付新車萬輛,同比增長%,環比增長%,創歷史新高。
渠道下沉是緊迫任務
“銷售渠道”是蔚來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最熱的一個詞。此前有消息稱,蔚來大舉招聘銷售人員,大量新入職的員工來自奔馳、寶馬等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這一問題也受到了多名分析師的關注。
李斌就相關問題直言,此舉是為了彌補蔚來銷售能力的不足。
他表示,在今年6月份意識到蔚來銷售人員數量和能力落后于競爭對手。例如奔馳、寶馬的銷售人員是蔚來的6-7倍,相較于部分表現較好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的銷售人員也僅有約一半。銷售人員的數量不足,影響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轉化率。
“從7月開始,我們已經開始全面提升我們的銷售能力,目標達到每月鎖單3萬臺銷售能力,9月底將完成這項銷售能力的建設,從10月開始銷售能力建設的成果開始逐步顯現。在下沉市場,我們希望更多有經驗的銷售人員能加入?!崩畋蠼榻B。
李斌表示,蔚來渠道下沉迫在眉睫。
他介紹,江浙滬地區占據蔚來銷量的一半以上。以安徽為例,省會城市合肥銷量占了全省大約八成到九成,相比之下,奔馳寶馬等品牌,這一比例僅有50%左右。因此,渠道下沉對于蔚來來說十分緊迫。
目前,蔚來銷售渠道拓展布局已經初見成效。李斌透露,8月份蔚來的試駕數量已經創歷史新高,每周末的試駕數量都可以達到1萬名。預計銷售能力的提升能在10月、11月看到積極成果。
今年6月,蔚來解除了車輛和免費換電權益的捆綁關系,免費換電補能不再作為標準用車權益。
針對換電站的盈利問題,李斌介紹,用戶權益調整后,付費換電比例在提高,現在換電每次收30-50元服務費。三代站每天換電約60次,站點就能達到盈虧平衡,目前蔚來大約20%的換電站已達到這個水平。
截至29日美股收盤,蔚來跌%,報美元/股。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