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天都是青春的交界點,無數的大學生離開校園,告別了他們的學生身份,但同時這也是新的開始。當這些畢業生涌向就業市場,除了新奇和向往,我們也聽到各種各樣迷茫的聲音。
為了幫他們找到答案,《對話》今天邀請
(相關資料圖)
嚴純華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
付夢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校長
趙 鵬 BOSS直聘創始人、董事長
劉銅強 神玥軟件總經理
趙 磊 航天馭星創始人
與多位專家們、畢業生們一起,開啟一堂特別的“就業第一課”。
當理想遇到現實,該怎么選擇?
嚴純華:我是理想和現實皆選,從理想出發,但需要在現實中先落腳。需要生存,需要自食其力,并且要逐漸地轉向反哺父母。這是一種自我認知的清醒,也是對社會成熟的表現。
付夢印:理想的選擇源于時代,我們那個時期國家需要科技興國,科技強國,身邊的榜樣比比皆是,激勵著我們這一代人選擇自己的理想。如何把理想融入現實,在現實中提升理想,這是一個不斷迭代,不斷提升的過程。
劉銅強: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選擇的專業能在畢業后快速找到一個好工作,這就是現實。
大企業VS小企業,你該怎么選?
付夢印:我們的學生更多的選擇新興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創新創業的企業,這些企業可以更快體現個人價值。找到適合的崗位、適合的發展空間,這就是最好的。
趙鵬:今年(2023年)愿意到小微企業工作的應屆生跟去年同比增漲了10%,這是一個較現實的態度,大的企業可能沒有那么多崗位,不妨到小微企業去試試。如果年輕的時候就求穩,請問我們什么時候沖呢?
趙磊:國企的門檻很高,這么多優秀畢業生到了這樣的單位,遠比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競爭要激烈得多,所以國企并非是穩的。
嚴純華:我認為首先要知道家庭對自己賦予的責任,知道所學的內容覆蓋什么領域,去搜尋適應的行業,再把這些行業按照國家、國際及領域的發展趨勢進行排比,最后找一個適中的,而不一定是那個最好的。
態度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嚴純華:態度背后是自量。我認為能力是基礎,而態度是未來潛力。在追求能力提升的正確態度下,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付夢印:態度是價值觀。我們高校既輸出人才,也在應用人才。本質的能力是先天具備的,但是處理事情的能力,是可以靠后天不斷培養和積累的。如果態度不好,三觀不正確,光有能力是不可能進入我們學校當老師的。
趙磊:成年人不做選擇,全都要。前期的面試注重能力,但其實最看重的是“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什么”。來的應屆生多多益善,我們會認真培養,也不擔心學了本事后離職,因為最后總會有一些成就、成果留下。
趙鵬:我們選擇能力,態度更容易被理解為員工給管理者的一種情緒價值。我更加覺得應該是管理者給員工情緒價值,員工創造價值就好。不需要在應屆生范疇里過于強調職業上的經驗跟技能,一定要給應屆生機會,更看重他們的基礎能力。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