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陶忠輝 方桐 通訊員 王琦 馮璇
應城市黃灘鎮劉垸村,憑借一支支不起眼的小粉筆,養活了幾代人,產銷占據全國85%以上的市場份額,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中華粉筆第一村”。
5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蹲點調研,試圖破譯這個傳統產業生生不息的創新密碼——
(資料圖片)
因地制宜,貧困村興起“粉筆產業”
走進劉垸村,村民房前屋后的架子上晾曬著五顏六色的粉筆,仿佛走進了彩色王國。
劉垸村與粉筆結緣,要從上世紀50年代說起。
其時,貧瘠的劉垸村辦起了掃盲夜校。沒有黑板、粉筆,大家用黑漆涂在木板上,再用石膏做的白色“漿把子”在上面寫字。
所謂“漿把子”,是用石膏制作“漿把”,再用糙米將其“加白”。“漿把子”的制作工藝與粉筆相似,但它比粉筆粗糙許多。
1958年,村民劉壽山在南京跑業務途中,無意中看到了用“漿把子”制作粉筆的全過程,便把這個技術帶回村里,帶著大家一起生產粉筆。
石膏是制作粉筆的主要原料。素有“膏都鹽海”之稱的應城,有400多年的石膏開采歷史。纖維石膏儲量、品位居全國之冠。
村支書劉漢濤介紹:“起初,生產工藝非常簡陋。一袋膏粉和配料,一個塑料模具,一次只能制作35根粉筆。”
后來,村民不斷地改良創新,如用竹筒制作粉筆;除了白色,還做出了彩色粉筆。不斷推陳出新,劉垸村的粉筆越來越受歡迎。
生產線上,58歲的村民劉先平正在現場制作粉筆。配料、點漿、攪拌、倒模、鑄型,5分鐘后,一銅模860支粉筆制成,平攤到層架上晾曬。抹了一下臉上的汗珠,劉先平說:“制作粉筆像做豆腐,要力氣,也要技巧。”
幾十年來,劉垸村各家各戶自產自銷。有的挑著擔子、拉著板車到周邊地區兜售;有的為上海、廣東等地客戶貼牌生產。
在粉筆產業最繁榮的時期,村里1000多戶村民,80%以上都在從事粉筆產業,還帶動了周邊村超過3000戶村民參與進來。
“觸網”破圈,劉垸粉筆賣到聯合國
就在村民以為可以一直賺“安穩錢”時,危機出現了。
2000年前后開始,由于市場趨于飽和,劉垸村的粉筆銷量逐年下降,甚至出現滯銷。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粉筆成了“夕陽產業”。
劉垸村出路在哪里?粉筆產業還有沒有未來?烏云籠罩在每個村民的心頭。
一個年輕人帶來一股新風,驅散了烏云。
1982年在劉垸村出生的劉小鋒,大學畢業后在深圳的一家互聯網公司就職。憑著對互聯網的敏銳直覺,他在網上宣傳、推廣劉垸粉筆。
2006年,劉小鋒辭掉工作,帶著一臺電腦和一顆想要振興家鄉粉筆產業的心回到劉垸村,和哥哥劉大鋒一起創立了劉垸粉筆有限責任公司。
村里人習慣了當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認為他的想法“不靠譜”;父母也認為他不務正業,和他吵了很多次。
劉小鋒頂著巨大的壓力,每天要在網上工作近20小時,在各種交易網站上發布劉垸粉筆信息,跟全國各地的客戶聊產品、寄樣品。
事情終于迎來了轉機:外省某教育局慕名前來預訂了10萬元的教學用粉筆;美國客商通過阿里巴巴網站預訂了160萬美元的雞蛋型粉筆。
量太大,公司無法獨自完成,他請村民一起干,村民半信半疑,他就跟村民簽協議、付定金,打消村民的顧慮。
從阿里巴巴、淘寶,到抖音、拼多多,劉小鋒將電商做得風生水起,粉筆賣進沃爾瑪,還賣到了聯合國。目前,村民生產的粉筆很多都通過他的電商平臺銷售,他的公司去年銷售額達到了1000多萬元。
像劉小鋒一樣,大學生劉剛、劉進輝、劉杰等紛紛回村,利用互聯網銷售家鄉的粉筆。
劉垸村改變了各戶自產自銷的傳統模式,摸索出了“公司+產戶”的產業模式。同時,與粉筆相關聯的模具廠、包裝廠、印刷廠、運輸公司等也發展起來,一條全新的粉筆產業鏈應運而生。
點“石”成金,粉筆能寫還能玩
進入新時代,越來越多的黑板被白板和電子投影儀替代,粉筆產業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墨守成規只會讓粉筆產業停滯不前,必須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劉小鋒說,公司研制硅膠模具,不斷開發新產品,還開了新廠,注冊了文華商標,主攻國外市場。
他拿起一盒碳酸鈣無塵粉筆說:“按國際標準生產,一盒賣10美元,利潤是普通教學粉筆的10多倍。像這樣的新產品,公司有幾百種,九成產品賣到了國外。”
在劉小鋒、李俊在等大戶的帶領下,劉垸村已開發出智能玩具型、知識運用型、滅蟲殺菌型、玩具卡通型、競技運動型等五大類300多種粉筆,廣泛應用于教育、娛樂、工業等領域。
為把粉筆產業做得更大更強,應城市于2021年成立了粉筆行業協會,引導企業統一采購原料、協力開發新品、合力開拓市場。目前,會員企業達150多家,從業人員4000多人,產品暢銷100多個國家,年創收5億元。
未來的劉垸村,還會玩出什么花樣來?
“不僅要賣粉筆,更要努力挖掘‘粉筆村’的文化魅力,賣文旅融合產品!”展望未來,“劉小鋒”們期待滿滿。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