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深度調整,也從供給側提出了為人民群眾建造“好房子”的客觀要求。新京報資料圖
據新華社7月27日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近日召開的企業座談會上說,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等政策措施。
這是繼之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之后,對于政策調整的具體方向與內容,住建部的最新表態。次日,A股開盤房地產板塊繼續上漲,顯示出市場對住建部這一表態“含金量”的認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企業座談會上,住建部的表態包括三方面內容,包括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樓工作;希望建筑企業和房地產企業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中個人住房貸款“認房不用認貸”最吸引市場關注,屬于比較直接的樓市利好,如果這一政策在一二線城市被落實,將大幅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對樓市成交有明顯的提振作用。
所謂“認房不用認貸”主要是針對“認房又認貸”而言。后者指的是,就算在政策實施地沒有房產,名下無在途貸款,但是有過房貸記錄,其購買房產也要按二套房標準付高比例首付,該政策主要落地在一些一二線大城市,嚴重限制了換房改善群體的購房需求。
比如,某一線城市的購房者已有一套住房,要將之賣掉再買一套面積更大的房子,這時候哪怕購房者實際上還是只有一套住房,但這套房依然要按照購買二套房的標準承擔比例最高達80%的首付款、房貸利率則高達5.25%。但若是優化該政策,購房首付比例最低將至35%、房貸利率可以降至4.75%。考慮到北上廣房價總額巨大,“認房又認貸”實際上大幅提高了樓市入市門檻。
在房地產市場過熱時期,“認房又認貸”作為一項限購措施對“炒房”起到了有效的遏制作用。但時至今日,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房地產政策也面臨調整優化,“認房不用認貸”作為政策工具箱的內容之一就被重點提出。這也符合“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精神。
但需要注意的是,“認房不用認貸”并非全國一刀切的新政,其實施仍要遵循“因城施策”。“認房又認貸”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各地樓市熱度與價格差異很大,同一城市的市區與郊區差異也很大,比如像北京、上海兩大核心城市,其是否要推行以及如何推行“認房不用認貸”,仍需當地根據實際情況予以確認。
住建部還提到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等利好,但就力度而言,最重磅的還是“認房不用認貸”。按這項政策,換房者如果賣掉舊房,再按照低至35%的首付購買新房的話,還有可能釋放出一筆多余資金用于其他消費。
這筆資金也可以視為樓市加杠桿的一部分,所以在樓市過熱時期曾受到限制,而當下則要按“因城施策”進行考量。媒體統計,自2022年以來,已經至少有40個城市對“認房又認貸”政策進行了調整,目前,僅有部分一二線城市以及少量的三四線城市仍執行嚴格的“認房又認貸”政策。
“認房不用認貸”有助于激活房屋置換鏈條,對二手房交易量影響巨大,但就真正拉動上下游產業鏈,帶動國民經濟,“促投資、穩增長、保就業”而言,新房的建筑與銷售其實更直接。住建部在企業座談會上表示,要穩住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兩根支柱,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為方向,大力推動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這顯示出未來政策在從需求端刺激發力的同時,也正轉向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強化科技賦能,提高住房品質,為人民群眾建造“好房子”。建筑企業和房地產企業應積極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撰稿 / 信海光(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趙琳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