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車相倚,唇亡齒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某穩健房企出大事了,前幾天該房企總部緊急召開可以“瘦身強體、精兵強將”為主題人力會議,隨后向各位參會人員下發了紅頭文件通知。
紅頭文件通知具體內容為:
(1)房地產行業已進入新時代,結合當下經濟形勢,要求務必進行決定性的人力資源升級。(目前地產行業不行了,經濟形勢你懂的,必須要裁員優化了)
(2)將經營效率和質量放在發展的第一位,杜絕盲目追求規模和高杠桿,要穩扎穩打發展。(將生存活下去放在第一位,不接受任何風險投資及管理)
(3)集團總部根據業務需要,僅保留包含中高層員工等強兵悍將近40人。(高層領導經過篩選僅留下近40人心腹,作為保留的精英火種)
(4)總部下屬各專業公司需要合并并入地產公司,相關業務重疊的業務部門需要進行合并。(沒有實質性業務的公司將被直接合并掉,相關沒有具體工作的崗位也同樣如此)
(5)各大城市公司必須進一步瘦身強體確保組織精兵強將,進一步壓縮非業務條件的管理人才。(運營、IT、資料員、行政等無法創造業績的非業務條線崗位,接下來將會是被重點裁員優化的對象)
(6)除了華東某幾個糧倉型城市對公司業績貢獻較大以外,暫無強硬的裁員優化指標,但是其他無創造業績的城市將會成為被重點照顧的對象,將會由總部人員親自至城市公司一線進行裁員優化。(可能是當地諸侯的關系戶太多無從下手,需要借助來自朝廷劊子手進行裁員優化)
雖然該房企早早地開始布局逐漸退出重資產投資,以輸出管理團隊為主拓展代建項目,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可以成功穿越此次地產行業周期調整,但是內部現金流情況并不樂觀,已出現過債務實質性違約的記錄。
而且自去年開始,該房企就一直在各種裁員優化、降薪降職、延發工資、項目停工、拖欠工程款。
第一階段,在去年上半年,該房企就致力于裁員優化,當時裁員優化比例大概30%,降薪幅度大概30%,當時妥妥的N+1;
第二階段,在去年三季度,公司為了集中所有財力去支付外部債務,直接將自家員工工資停發2個月,但是最后還是不出意外的違約了;
第三階段,在去年年底,裁員比例約為20%,降薪幅度大概20%,年終獎過節費想都不要想,離職賠償金最多給到N+1。
第四階段,部分項目斷斷續續停工,拖欠供應商的工程款,股票一直跌跌跌,受害者的罵聲一大片,自然少不了拉橫幅維權。
昨晚與某央企地產一位朋友聊天,當我問到為何今天會出現這么大面積裁員優化呢?他的回答至今讓我難以接受:
企業的天性就是追求利潤。早些年不少民企靠著高杠桿賺取了大額的利潤,利潤最終進入了民企老板的個人口袋,而央國企的利潤更多地是進入了公共服務。近幾年市場大變天,繼續玩起高杠桿的基本上被玩死了,某些項目出現了大面積虧損,但是仍然有些優質項目有著較大利潤。
但是房企(特別民企)喜歡以公司為整體進行算總賬算大賬,發現公司整體利潤率無法達到預定目標之時,那些既有優質項目也被公司干預之下停工拖欠工程款等,裁員優化、降薪降職自然水到渠成,過去的利潤更是絕不會多拿出一分錢。
地產永遠也是二八原則,35歲以上20%進入了公司中高層,年齡和經驗相對匹配。35歲以上還沒有到中層崗位的,可能有以下幾個去處:
(1)繼續在地產公司基層崗位做工程師,但是隨時可能被裁掉,命運完全不掌握在你手里,因為95后迅猛奔涌而來內卷你。
(2)轉乙方單位了,比如去施工或者監理,有一建、監理和高工,還是比較吃香。轉去物業公司、商管公司等地產板塊公司。
(3)自己創業,做裝修專業的開個裝修或者建材公司等,以前的資源還可以繼續使用。搞造價的出去開了個造價咨詢公司。
(4)也有改行其他行業的,比如做餐飲、外賣和滴滴等等。反正有胳膊有腿餓不著。去那里都有天地。
地產的飯難吃錢難賺,央國企地產過于官僚,民企地產過于貪婪。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