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了2023年要重點抓好的十二個方面工作,其中,會議強調,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化解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
這也意味著今年“保交樓”仍然是住建部工作的重點。從去年7月我國推動“保交樓”以來,如今保交樓工作已取得明顯進展,各地問題樓盤得到梳理,各項紓困政策也持續落地,但也需要看到,當前保交樓工作仍然艱巨。
(資料圖片)
據第三方機構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32個典型城市重點監測的290個項目中,有62個項目全面復工、86個項目部分復工,但仍有126個項目處于停工狀態。由此可見,在“保交付”進程過半的背景下,今年,推進保交付仍然是當務之急。
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強調,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化解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圖/IC photo
超五成停工項目已全面或部分復工
從去年7月11日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各類“保交樓”金融措施。據克而瑞中心調研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32個典型城市重點監測的290個項目中,62個項目全面復工,86個項目部分復工,合計占比為51%;另有16個項目間歇式、小范圍復工,126個項目仍處于停工狀態。
值得關注的是,32個典型城市停工項目所涉及的尚未交付總建面達到了4532萬平方米,尚未交付總套數約40.80萬套。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在停工項目中,二線城市占比近8成,停工項目套數約30.78萬套,總建面達3567萬平方米,因購房者按揭比重較高,銷售和房價下行壓力更大;三四線城市一次性付款占比較高,因而整體停工項目數量遠不及二線城市。
分區域來看,中西部城市諸如武漢、西安、鄭州、昆明等停工項目所涉尚未交付套數均在3萬套以上;其他諸如漳州、淮安、鹽城等停工項目所涉尚未交付總建面也達到了100萬平方米以上。
聚焦到單個城市,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鄭州、昆明因政策起步較早或政策紓困力度較大,目前多數項目均處于部分復工和全面復工狀態,鄭州復工項目占比接近9成。與之形成對比的當數武漢、西安,目前均有10個以上項目處于繼續停工狀態,其中,西安尚有8個項目為間歇式、小范圍復工,距離竣工交付仍有較長時間。
與此同時,據新京報記者了解,以鄭州為例,包括名門翠園在內的問題樓盤在去年年底前已經實現復工,且首筆紓困基金也預計到位。但是,受去年年底疫情因素的影響,樓盤施工也呈現間歇性復工的狀態。
1月14日,據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披露,去年,河南建立了“一樓一策一專班一銀行”機制,分類施策化解;同時,推動省級和鄭州市分別設立100億元額度的房地產紓困基金,爭取國家首批專項借款200億元支持337個已售逾期項目,已建成交付9500多套;今年,鄭州將持續推進問題樓盤化解及保交樓工作,力爭今年年底前,147個商品住宅項目交付大頭落地。
業內建議多措并舉推進“保交樓”
此次,住建部工作會議明確,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繼續實行預售的要把資金監管責任落實到位,以防止資金抽逃,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稱:“保交樓是一項全新且短期內任務艱巨的挑戰,面臨著多方主體訴求差異,既要穩定社會、保障民生,又存在資金‘硬缺口’、市場預期不穩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保交樓就必須‘用力’,不僅需要協調金融管理部門、行業上下游,調動地方積極性,而且政策也要創新,比如實行一盤一策等。”
根據去年政策落地模式和經驗,在中央專項借款的支持下,各地也探索推行紓困基金的落地。克而瑞研究中心也建議,紓困政策應優先支持銷售進度過半的項目,針對這些項目,應當適度松綁預售資金監管,保證已售房源的按揭貸款全部發放,從而優先支付工程款,確保工程的正常運行,同時加快其預售證審批進度,允許開發商繼續賣房,以賣房的房款優先支付工程款,從而促進其自身形成良性循環。
“這類項目涉及購房者較多,若不妥善解決,后續可能引發購房者斷貸、銀行壞賬、政府民生等一系列連鎖的負面效應。主要紓困模式可以通過專項借款、紓困基金、第二支箭和第三支箭等政策,形成政策的‘組合拳’。”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
而針對目前尚處于開工初期,銷售進度不足10%且所處城市樓市行情較為低迷的項目,克而瑞研究中心建議,在風險可控范圍內允許購房者退房,以開發商當前資金監管賬戶中的資金支付退房成本,以達到及時止損的目的。若開發商無足夠充裕的資金支付退房款,地方政府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轉變出險企業(項目)資產的性質、用途等屬性,緩解企業流動性壓力,主要有棚改、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安置房等)、土地回收等模式。若實在無變通方法,也可選擇暫且擱置,等待日后逐步化解。
此外,在業內人士看來,住建部工作會議提及的現房銷售,是防范樓盤爛尾的根本舉措。當前,期房銷售和現房銷售并行,且鼓勵現房銷售,這也意味著我國將推進期房銷售制度逐步向現房銷售制度過渡。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是住建部首次系統、明確提出現房銷售的概念,這也要求各地政府和房企關注預售制度的改革,要積極推進現房銷售的模式開展。
新京報記者 徐倩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柳寶慶
關鍵詞: 現房銷售面積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