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基層治理“六大工程”、區委“靠譜力”六力提升工作要求,普陀區啟動“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 ”立功競賽。甘泉路街道認真貫徹,積極響應,組織轄區內20個居民區立足實際,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努力打造基層治理“樣板間”,推動基層治理工作提質增效,講好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的“甘泉故事”。
 【資料圖】
【資料圖】
子長小區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式售后公房小區,目前有居民2450戶,常住人口5287人,小區沒有地下停車空間,地面的停車位也不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車輛越來越多,小區里幾乎每天都有因為停車難而產生的矛盾。2020年,小區進行了綜合修繕,拓寬了小區道路,增加了部分地面停車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但仍無法滿足小區業主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
近日,子長小區的業主欣喜的發現原本天天在早、晚高峰堵塞的小區主干道通暢了,業主們一早出門上班不再堵在小區出不去了。子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朱俊煒表示,子長居民區根據區委組織部和街道黨工委的相關要求,積極推動“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聚焦社區治理的難點、堵點,引領居民區“三駕馬車”聯合“出招”,推動居民區設立停車新規則,緩解小區停車難。
直面群眾關切 多措并舉出實招
面對“停車難”這個老大難問題,子長居民區黨總支以推動“雙業紅”工作為契機,牽頭物業、業委會開展“三位一體”協商會議,共解難題。大家一致認為摸清底數才能進行后續的工作。于是居民區社工和物業服務人員加班加點,在夜間實地清點停車數量,了解停車位“缺口”,同時居委和業委會也對小區車輛、車主信息進行核對,區分業主車輛、租戶車輛、臨停車輛。經過核對,小區內共有車位188個,業主車輛350輛,租戶車輛15輛。
在排摸車輛時,工作人員還發現小區里有一些停在車位上長期不開、無人認領的“僵尸車”。對此,居民區社工和物業一起進行梳理,逐一登記車牌號、車輛類型、具體停放位置等,建立詳細的“僵尸車”情況臺賬,借助社區民警力量尋找“僵尸車”車主,并對車主進行勸說。
傾聽群眾需求 齊心協力解難題
在摸清底數后,子長居民區黨總支多次召集“三位一體”和居民代表召開會議,并結合“走四百”,廣泛聽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新的停車管理辦法草案,業主和租戶長期停車的費用不變,適度上調了臨時停車的費用,并設置了親情車輛的標準。同時,居民區和業委會也在小區范圍內,對新制定的停車管理辦法進行宣傳。
之后是征詢流程,居民區發動樓組長和物業、業委會成員一起挨家挨戶上門發放征詢表,并耐心細致地向居民解釋“為什么要建立新的停車管理辦法”“新的停車管理辦法給居民帶來什么影響”等。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短短7天時間就完成了業主的意見征詢工作。最終在街道房辦的指導下,子長小區的業主大會順利召開,順利通過了《子長小區機動車車輛管理辦法》。
聚焦治理難題 多元力量齊參與
新規實施后,外來臨時停放的車輛少了,不文明停車的現象也少了,開車出行的居民感受到小區道路的暢通。然而,如何保持常態長效,進一步提升小區管理能級仍是當務之急。子長居民區黨總支與“三駕馬車”共同協商,一致認為應該建立常態化的溝通、管理機制,便于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于是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建立“雙業紅”聯席會議制度,每周召集居委、業委、物業、“第二梯隊”、小區業主代表等,溝通近期小區內的停車情況,對于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及時解決。同時“雙業紅”聯席會議還圍繞近期社區治理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商議,在充分聽取業主代表意見建議的情況下,解決群眾難題、滿足群眾需求,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能級。
下一步,子長居民區黨總支將把提升居民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作為“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的努力方向,以“雙業紅”聯席會議制度為抓手,協商共治,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努力探索老小區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